- 文章正文
- 我要评论(0)
从保“钱”到保“健康”:健康险总量五年增长近4倍
来源: 经济参考报 2019-02-11 14:23
“过去很多年都是理财类、年金险销售占优,消费者觉得可以返钱,所以公司为了迎合市场也一直大力推广。最近几年,公众的保险意识得到了提升,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、购买商业健康险。”作为某大型险企销售人员,从业三年的小陈在春节期间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时,这样描述她所经历的变化,“据我观察,现在人们购买保险的结构和倾向确实跟原来不一样了。”
与小陈的感受相契合的,是超百家险企入局、数千款相关产品……健康险市场正处在风口期。
作为保险市场一线参与者,小陈直言,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险企,对健康险的关注度都在提升。“我们公司属于传统寿险公司,在行业中比较有代表性。公司层面现在主推中长期健康险产品,而且力度正不断加大。而在销售方面,目前仍然是以基于线下代理人渠道作为销售主力。”她说,像重疾险、健康险提成比较高,大家的销售热情也很高。这两年,周围同事依靠健康险收获百万年薪的也并不鲜见。
对于健康险市场的未来前景,小陈十分看好。“人都会生病,所以像健康险、重疾险这类产品就是给人们生活托底的。现在大家的保险意识逐渐到位了,也具备相应的经济能力,所以健康险销售肯定是巨大的蓝海。”小陈说。
公开信息显示,健康保险业务总量过去五年内增长近4倍,百万医疗险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第一份保险产品,过去三年间百万医疗保险全行业每年保单数量超过千万。《国民健康大数据白皮书》也显示,目前国内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仅有10%,据预测,到2020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将达到1.3万亿元。
采访中,向小陈咨询健康险的黄女士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自己关注健康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今年春节决定给家里老人买一份。“确实很有必要。作为独生子女,我感觉压力还是挺大的,就怕老人生病,毕竟住院治病还是挺贵的,而且一些项目还没有被纳入医保需要自费。虽然很多健康险是消费型的,但是每个月几百块钱的保费跟大病医药费相比还是能够接受的,而且上了保险后会觉得踏实很多,毕竟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’。”黄女士表示。
谈及互联网保险,小陈介绍说,互联网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与传统寿险公司布局产品不同,主要集中于中短期产品,“这主要是考量到产品与销售渠道的贴合度”。
基于这一贴合度因素,近年来“风生水起”的互联网险企也在加大对健康险的创新和优化力度。目前,税优型健康保险抵扣个税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,2018年10月银保监会下发《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》(征求意见稿)推动了传统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线上销售范围的扩大,给健康险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大的可操作空间。
不过,让小陈一直担忧的是,年轻人的保险意识尚且不高。“就目前来看,不论是传统寿险公司还是互联网保险,很多健康险都是子女出于孝心在给父母买。”小陈认为,年轻人更应该给自己买保险,因为年轻人患大病造成的损失将更大,包括治病支出、工作收入损失等。作为家庭支柱的年轻人是更有必要购买健康险的群体。
“我相信,购买消费健康险的年轻人将越来越多,这也契合了国家政策的鼓励方向。”小陈补充道。
健康险蓝海可见,消费者也更加理性。小陈介绍说,如今的消费者对于健康险的态度,不再是“跟风”“图便宜”“买个新鲜”,而是仔细进行多家对比,做到更加审慎地选择产品。
对于目前的中国健康险产品,业内人士表示,仍然存在“泛寿险化”、同质化的痛点,销售渠道多延用传统的寿险、财险渠道,表现出专业性、扩展性、灵活性不足。同时,运营成本高、智能化程度低、人才队伍建设及数据应用体系也尚待完善。
对此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院副主任朱俊生建议,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相结合,在服务上发挥竞争优势,从而形成突围路径之一。此外,险企还可以将保险资金与健康产业资本投资进行融合,使资产端与负债端相结合。例如,搭建大健康产业链、服务链和生态圈,同时拓宽健康险服务空间与投资空间。
[责任编辑:CX真]
- 30省2019年GDP增长目标出炉:设定区间值成主流 (2019-01-30)
- 5家上市险企2018年保费收入2.19万亿 同比增长10.8% (2019-01-29)
- 2018年杭州GDP预计达1.35万亿 增长目标下调至7%左右 (2019-01-22)
- 继续加杠杆有硬着陆风险,有效改革才能创造增长空间 (2019-01-22)
- IMF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(2019-01-22)
- GDP稳健增长6.6%新经济显现增长新成效 (2019-01-22)
- 2018全年GDP增6.6% (2019-01-21)
- 2018年GDP增长目标料平稳实现 (2019-01-21)
已有0条评论